气象专家:即将影响京津冀的冷涡暴雨是什么雨
所谓冷涡,就是在高空旋转的冷性涡旋系统,它的中心温度比周边低,因此称为“冷涡”。与之对应的台风,它的中心温度比周边高,就是暖性涡旋。而冷涡暴雨,就是在冷涡控制下形成的暴雨。
针对网上流传的“六年来最大冷涡暴雨即将光临京津冀”,北京市气象专家回应,在低涡天气系统影响下,水汽辐合明显、上升运动强烈,加之低涡移动缓慢,降水持续时间较长,易形成暴雨天气。
综上所述,报道中认为京津冀地区可能有大暴雨,实际上是非常正确的。因为现在南方的降雨量已经非常大了,雨带正在向北方移动。等到雨带到达北方以后,降水量肯定会增加。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Weather情报局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这两天,“冷涡暴雨”成了气象领域的“网红”。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测,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共同影响,8月12日京津冀地区将有一次区域性强降雨天气过程,大部分地区将出现大到暴雨,局地有大暴雨,将为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
我国进入主汛期,今年汛期总体天气形势如何?哪些地区降雨多?
1、南方地区降雨量比较多。虽然说整体来说,汛期降雨量比较多,但是从地域分布来说,南方地区的降雨量要多于北方地区。
2、不过就最新的情况来看,上海6月份就已经进入汛期了,根据目前的气象预测,今年汛期上海将呈现降水总量略多、梅雨量正常、影响台风多、高温日数正常至略多的特点。
3、月11日起,北方将出现大范围强降雨过程,涉及十余省份,其中北京、天津、河北、辽宁等地降雨量将达入汛以来最强。
4、华南地区的汛期一共分为前汛期和后汛期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均会出现降雨或者强降雨的天气。
5、本轮北方强降水是京津冀地区盛夏尤其是“七下八上”主汛期时期的典型过程,理论上来说每年都至少有那么一两次,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它不罕见。
汛期是几月到几月
汛期是一般是4-9月。由于地理位置、天气系统等差异,我国七大江河的汛期迟早不一。
防汛期根据地区不同而不同,我国七大江河汛期和主汛期大致划分如下:珠江:5—7月;长江:6—9月;淮河:6—8月;黄河:7—9月;海河:7—8月;辽河:7—8月;松花江:7—8月。
汛期是5月到10月。汛期一般情况下是从5月份开始,然后到10月份左右会结束。由于地理位置、天气系统等差异,所以七大江河的汛期时间是迟早不一的。
一般是不能的,建筑桩基规范上要求一般是在枯水期或水流量较小的非雨水季节。汛期是七下八上还是七上八下 是七下八上,也就是7月下旬到8月上旬,是每年北方地区的主要多雨期,也是防汛的最关键时期。
我国防汛期:江南4~9月是汛期;珠江4月中旬至9月为汛期;长江5月至10月中旬为汛期;淮河6~9月为汛期,;黄河7~10月为汛期;海河7~8月为汛期;松花江7~9月为汛期。
全国13省市区有大到暴雨,各级部门是否做好了应对措施?
1、水利部门应该一进入到汛期就进一步加强防范意识及措施,时刻监测各地区,市县降雨量的大小,提前预防。
2、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已经发布了Ⅳ级应急响应,坚决要求不能发生群死群伤的事故,要求各级防汛责任人到岗到位,先落实号领导带班、重点值守的工作。
3、这个时候北方地区的降雨也是明显增加不少,所以说南方下了,北方也在出现了,不过大多数都是集中在长江流域。而13日后期降雨就会暂停一下。这算是一个好消息,只不过时间不会太长,新一轮的雨水又在酝酿发展。
4、根据气象部门最新消息,全国将有13省市迎来大到暴雨,其中重庆、湖北、安徽等地又将迎来一段长时间的降雨,对此大家也要做好防护措施。一场秋雨一场凉,随着雨水的降临,秋天也是悄然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5、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做好防御暴雨应急工作,也切断了有危险地带的室外电源,暂停所有户外作业。
6、全国13省市区有大到暴雨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工作;切断危险区域室外电源,暂停室外作业;做好城市和农田排水,注意防范可能发生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我国进入汛期,进入汛期意味着天气有哪些变化?
1、进入汛期意味着降雨量增加。汛期一般指流域内降雨量明显增加的时期,特别是江河流域的降雨量增加,水位上涨,容易引发洪涝灾害。汛期对于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管理等都有较大的影响,需要做好相关的防范和应对工作。
2、进入汛期意味着天气多变,各地进入一年中降雨集中期及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频发期,降雨强度更大、历时更长,洪涝灾害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天气更加复杂多变,极端天气明显增多。
3、我国比常年偏早15天进入汛期,这也说明天气升温比较快,所以汛期的到来就会提前。每一年的节气是不一样的,根据相关节气会发现天气温度也是会有所变化。
长江中游在怎样的天气形势下容易发生大洪水?
长江中下游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气候因素:受亚热带季风和台风等因素的影响,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地形因素:暴雨汇流面积大,支流众多,地势平坦,河道弯曲,排水不畅,又夹于南北丘陵山地之间。
中下游多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泻洪。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南北支流汇入多。
自然方面:降雨时间集中,强度大。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控制,全年的降水量大部分集中在夏季湿润高温时期,且多以台风暴雨形式出现,6月~9月雨量占正常年降水量的60%~80%,而且往往又集中在几次暴雨过程中。
长江中游春末夏初容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是高温和洪灾。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
4年雨季开始早,持续时间长,雨量大,长江发生了百年未有的特大洪水。1980年则发生了三十年中仅次于1954年的大洪水,农业生产也受到很大损失。
由于来自南方的暖空气夹带大量水汽,当遇上较冷的气团时,便会产生大量对流活动。由于这段时间冷暖空气势力相当,以致锋面停留在江淮地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